第252章 垂涎已久的大鱼(1 / 2)
第252章 垂涎已久的大鱼
“他啊……”
听到徐忆如的问话,赵宥真把注意力重新转回韩易身上。韩国姑娘嘴角勾起的弧度变得更大了些,嗓音里柔润的甜腻,也不小心溢了几分出来。
“他这个人,你应该清楚,遇到要紧的事情,再开心也不会表现出来,特别是在谈判对手面前。”
“所以,当天晚上倒是没什么异样,第二天起来吃早……吃晚饭的时候,我头疼得要死,他倒好,容光焕发,过几分钟就傻笑一阵,嘴都合不拢。”
“等一下,等一下。”
徐忆如将五根手指伸到赵宥真眼前,摆出一个暂停的手势。
瞪圆的双眸里满是惊疑,像是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你说什么?”
“第二天……起来?”
“海莉本来就是大西洋唱片的重点培养对象,Paramore相当于是一支专门为她养起来的乐队。再加上乔什和扎克退队之后,大西洋对Paramore的支持有增无减,光看宣发力度,第四张专辑甚至比前三张加起来还高。”
<div class="contentadv"> 当然,前三张专辑铺设的主流通路少于这张《Paramore》,也不完全是跟所谓“大西洋唱片对海莉-威廉姆斯的扶持力度”有关。前三张专辑,以流行朋克为基底,佐以情绪流行、后硬核摇滚和独立摇滚等辅料制成。光听这些音乐风格,你就应该清楚,法罗兄弟仍在Paramore阵中的时候,这支乐队的风格,并不适合进行大规模的商业推广,也吸引不到太多主流乐迷的青睐。
“她跟华纳体系里的制作人磨合得很好,下一张专辑都已经进入录制的收尾阶段了。海莉跟我们说,因为他之前做过的事情,乔什永远也不可能回归Paramore,但是扎克已经确定会在下一张专辑前归队。这一次,他早早地就跟Fueled by Ramen签了个人合约。再加上Paramore出道时就签了个1+6的长合同,离合约完成还差整整三张专辑,所以……”
“那当然是……”
“没错,我们吃过晚饭,坐车到卡莱尔门口的时候已经晚上八点过了,酒吧里面总共也就两三桌客人。易还特意预留了一个拐角处的位置,别说狗仔队了,不专门走过来的话,服务员都很难留意到我们。”
“不过,第二天我刚起床,海莉就给我打了个电话,问她现在再过来的话方不方便,她想要在中央公园附近找个比较安静,不会引人注意的地方,跟我和易单独聊一下。”
“啊,就是说做事情很犹豫,老是拿不定注意,在原地打转。”
充足的预付款和制作预算,让Paramore能够以两年一张的速度,持续稳定地推出远超独立乐队后期水平的优质专辑。与此同时,全力提供营销推广支持的Fueled by Ramen,也不像传统唱片公司那样,想方设法地劝说乐队减少巡演场次,把注意力放到歌曲创作上来。
“哪一只?”
“这种环境下,我们和海莉连寒暄都没寒暄两句,基本上是一坐下来就进入了正题……她先起的头。海莉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人予管理还有没有继续拓展客户名单规模的打算。”
“这个我知道,易易有跟我讲过。”徐忆如抬眼回忆了片刻,颔首应道。史上第一份360合约,是英国歌手罗比-威廉姆斯的经理人蒂姆-克拉克和大卫-恩托文2002年为他们的客户起草的,通过这笔与EMI之间的交易,罗比-威廉姆斯的个人获利超过八千万英镑,EMI也赚得盆满钵满。
说到捧场的能力,放眼全中国,没有比宝岛女孩们更专业的人才。在夸赞你的时候,她们本就甜腻的语调会变得更加高亢而尖细,像是因为你的成就而开心到无法呼吸,但却不会过于浮夸以致人感到虚假。作为各方面都出类拔萃的精英少女,徐忆如更是深谙此道。
“管理合约一般来说都很短,三四年、两三年,甚至一年的都有,很少有超过五年的。”赵宥真摇摇头,“海莉跟我们说,她和Showndown Management那边的合约,是三年一续,从2004年到现在,正好是第四个合约期的末尾了。”
而且,如果易易没骗人的话……她才是占了先手的那个呢。
从《All We Know Is Falling》,到《Riot!》,再到《Brand New Eyes》和《Paramore》,海莉-威廉姆斯与厂牌之间的合作越来越融洽,也越来越有效。而且,海莉不仅是跟Fueled by Ramen双生共赢,在独唱事业的拓展方面也算是小有建树。
“是,综艺和音乐双管齐下,给Maroon 5续了五年的命,也给他们找到了商业价值翻了好几倍的发展方向。”韩易点点头,“这就是我们想帮Paramore做的事情,不光是把新专辑做好,还要在新专辑之外,给Paramore和海莉找一些合适的合作单曲,像《Moves Like Jagger》那样,打开乐队的市场,和眼界。”
“《Overexposed》……”小如沉吟道,“听上去好熟悉。”
“踟蹰不前是什么意思?”宥真眨眨眼睛,诚心发问。
“就是签约的事情?”
“海莉完全同意我们的看法,她这段时间心情比较低落,也是因为找不到出口,和合适的帮手。”赵宥真补充道,“虽然什么都还没签,但我们已经算是达成口头协议了,她这次回纳什维尔,就会跟之前的管理公司谈解约的事情。”
想到这里,韩易瞥了一眼赵宥真,无奈地用鼻腔嗤了声气。
《Misery Business》,公告牌Hot 100单曲榜最高排名第26位,而同一时期,艾薇儿早就在全球范围内售出超过两千万张专辑,两次全球巡演215场演唱会,场场爆满了。
归根究底,《Misery Business》在大众文化领域的爆红,是一个连Paramore自己都无法复制的奇迹。更何况,仅以榜单排名和销售成绩为标尺的话,《Misery Business》所获得的成功,离艾薇儿-拉维尼还差得远。
做了几次深呼吸,把自己情绪平复下来的徐忆如,没有再纠结于赵宥真刚才让她大脑一片空白的那次“恶意诈欺”。
“嗯。”赵宥真加入帮忙清理的行列,三个人里面,就属她吃得最多,于情于理都不太好意思袖手旁观,“吃完晚饭,易在上东区找了个还没什么客人的酒吧,就在卡莱尔酒店里面,叫贝……贝莱……”
“我知道你超级喜欢她,但……还是希望你跟海莉当面沟通的时候没有这么激动喔。”徐忆如双手下压,示意韩易冷静,模样甚是娇俏可爱,“会被人家当作狂热粉丝,而不是专业人士的。”
“她现在就差一个执行力强、资源丰富的管理团队。”韩易插话进来,“原来那个团队……说句不好听的,从出道到现在,基本上啥也没干,资源都是唱片公司给喂到嘴里的。虽然说是什么360合约的先驱,但仔细想想,她的经理人为啥愿意在零零年代就跟人签全约啊?还不是因为自己的资源不行,信心不足吗?”
流行文化和流行音乐,游戏规则就是如此,既无比简单,又极致复杂。不需要你创作出最惊世骇俗的先锋作品,只要想办法让它们被尽可能多的人接受,作为消遣能囫囵吞得下去就行。
奋笔疾书的韩易头都没抬,给差点宕机的徐忆如降温。
徐忆如的突然发问让赵宥真微微一怔,显然她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刚才那番话语中的歧义。不过很快,她便恢复了镇静,表情里调皮戏谑的意味一闪即逝。她将耳边的鬓发撩起,轻轻咬了咬下唇,低垂的眼帘里堆积起盎然的春意。
比如现在这种情况。
“会不会拖很久?”
因此,当大西洋唱片和Fueled by Ramen宣布,以360合约的形式签下Paramore时,这支新人乐队毫不费力地——在第一张专辑发行之前——便吸引到了全行业关注的目光。几乎没有人看好这支流行朋克乐队在新商业模式下的发展前景,但最终,几乎所有的乐迷、媒体和所谓专家都同意,如果没有360全约带来的好处,Paramore绝不会是今天这番光景。
但即使有这样的珠玉在前,零零年代的前半段,艺人也极少会选择跟唱片公司签下360度全方位的代理合约。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绝大多数的厂牌对EMI这种剑走偏锋的非常规打法嗤之以鼻,毕竟2005年之前,iTunes还处于起步阶段,实体唱片的销售仍是唱片公司盈亏表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削减厂牌在实体销售环节的分成,增加他们在艺人包装方面的投入,以换取演出、周边或者所谓的“数字版税收入”,在很多唱片业高管看来,无疑是一件得不偿失的蠢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