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用域名:jnchuna.com n1.49tkaa.com

第374章 素描(1 / 2)

加入书签

第374章  素描

        苗昂温在宣传板前恼火的说出我做不到的那一刻。

        他决计无法料到。

        非常巧合的是,在校院的另外一端,爬满绿色藤蔓的英式教学楼里,也有另外一个人正捏着顾为经的素描画稿,神色呆滞的像是一尊木偶。

        若是他知道连教授了他素描的瓦特尔老师,现在都在那里喃喃自语的怀疑人生中。

        也许他会感觉到安慰。

        亦或许,苗昂温会彻底对在绘画技法上追逐顾为经这件事,感到冰冷的绝望和死心。

        讲道理。

        二三十年在素描一道上孜孜不倦的探索和练习,被年龄不及自己一半的高中生轻而易举的踩在脚下的时候。

        用常理来判断。

        瓦特尔老师应该感觉像苗昂温一样愤怒,至少也应该有几分难掩的颓然和丧气。

        但是。

        此时此刻。

        这位德国教师一点也不愤怒,甚至也没觉得太多颓丧。

        他拿到手中这幅素描画已经好一会儿了,该情绪激荡,也已经情绪激荡过了。

        在历经了——

        “去他喵的,这是一个高中生该有的水平,好离谱!”和“去他喵的,为啥我画出不来这样的作品啊。好羡慕!”以及最后“去他喵的,这幅画真的好棒好棒,不管了不管了,我一定要收藏下来。”等连续的多重复杂的微妙心理变化以后。

        他现在只想静静的欣赏,手里这幅水上廊桥那种线条之间,妙不可言的精巧之处。

        他就那么捏着手里的水彩纸,在椅子上坐了很久。

        直到有风从教师办公室的窗户缝隙中渗了出来,贴着瓦特尔教授袖口高高挽起的皮服上滑过,让他不由得伸出根手指,搔了几下痒。

        春日的暖风本来应该相当温和的触觉。

        素描教授的裸露的皮肤上,却不清楚何时已经起了一小层鸡皮疙瘩。

        他抓了两下痒,拿过刚刚未喝完的喜力黑啤,捏着手中的水彩纸,看几眼呷一口啤酒,然后再看几眼,再抿一下口。

        体味到细腻巧妙处。

        嘴中舌头忍不住在教授的上牙膛间舔过,发出啧啧的声音。

        “这比看球赛还要更加带劲啊。”

        瓦特尔缓声感慨。

        这场和学生的竞赛,他输了。

        若是从判卷老师的角度,一笔一画,每个结构的稳定与否,每个线条的流畅程度,每个笔尖的转折和造型塑造,全都挨个拎出来一项项打分的话。

        瓦特尔输的可能不算太多。

        每一项都稍稍逊色几分。

        起码,顾为经的线稿作品从这些拆分出来的细节上,谈不上把他衬托的一无是处。

        可是当所有的“欠缺三分”汇聚集合到一张画作的时候。

        结果,

        就变成了云泥之别的碾压。

        在手中捏着的这幅堪称精妙的素描画搞面前,瓦特尔自认输的心服口服。

        顾为经与他的素描技法,确实已经不在同一大的段位上了。

        “可笑,我原来还信心满满的思量着,今天这幅铅笔稿子打的不错来着呐。”

        瓦特尔将空的啤酒罐放到一边,摸摸头发,哑然失笑。

        半个小时以前。

        他伏案在水彩纸上,胸有成竹的勾勒出柏林博物馆岛湖波间,围绕帝国博物馆的希腊式大殿一圈的规整素白建筑的最后一笔。

        在完成这幅水上廊桥的时候。

        瓦特尔老师特意瞄了一眼手边的闹钟。

        6分57秒。

        比他预想中的绘画的速度稍微慢了一些。

        没有达到6分钟时间内搞定的目标,稍稍超出了一分钟的时间。

        “无所谓,慢了,但值得慢。”

        他站起身,就向着里屋套房的工作室中走去,在心中给出了对绘画过程自认公允的评价概括。

        脱离了准确度,去谈速度没有意义。

        比想象中画的慢,也比想象中画的更好。

        他的每一笔都很流畅,每一笔都很精确,自己对素描这项艺术的所有的职业沉淀与练习经验,都在手中的这张8开的水彩纸上表现了出来。

        谈不上超神。

        他所拥有的十分功力也发挥了九成八出来。

        “126根线条。”

        瓦特尔甚至默默记下了自己所画下的全部线条数量。

        勾线过程中总共也只用了130笔出头的样子。

        其间仅有寥寥数笔的效果他不太满意,进行了些许删改。

        130余笔,126根线条。

        对他所选择绘画在笔下规整但不简单的水上廊桥此般静物主题来说——能压缩到这样的笔法数量,控制出这种程度的下笔准确度。

        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瓦特尔教授认为他的素描技法,当真能称得上“老辣”这个评语。

        素描底稿的线条数量,在差不多的作品整体观感下,是不是越精简,越压缩,越干练,就越能说明画师的水平更为贴合素描的灵魂,越能够捕捉出景物最为传神的那几根线条……这件事学界一直是有争议的。

        直白的说。

        目前认为,有且仅有在德威学校这样教授欧式的素描画派的艺术环境,谈论线条的数量多寡方才是有意义的。

        苏派素描与欧式素描,谈不上谁优谁劣,但特点非常鲜明。

        苏联的美学体系和整体审美方式,传承自一套有别于西方社会的独特脉络。

        历史上。

        整个俄国封建时代的文化和艺术,都深深的受到了华丽的法国风尚的侵染和影响。除了安德烈·卢勃廖夫这仅有的一位中世纪圣像画家,和同样独苗一根的一部中世纪大部头著作。

        整个俄罗斯的历史上那些最辉煌,最耀眼,让世界都为之震颤的美术、文学和诗歌,都是在短短的一个半世纪内伴随着激烈的社会变革而诞生的。

        1811年。

        法国向沙俄宣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