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用域名:jnchuna.com n1.49tkaa.com

第492章 必胜的命运(1 / 2)

加入书签

第492章  必胜的命运

        崔轩祐听的心潮起伏。

        男人想象着,从崔小明的嘴里所勾勒出的未来。

        为此激动的手脚发颤,不能自己。

        是啊——对方是曹轩选中的人怎么样,是酒井一成的女婿怎么样,未来注定前途无量又怎么样。

        他的成就越有含金量。

        自己的儿子也就越有含金量。

        人一辈子只需要在最关键的那个场合,牛逼一次就行了。

        刘邦输了一辈子,只牛逼了一次,就做了天下的王。

        垓下的土丘,就是老天为他成就一生功业的极致,所选定的舞台。

        距离画展开幕,剩下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了。

        “至少在这一点上,这個顾为经显得很聪明。”

        从好的方面来说,同样意味着对方那里绘画稿件都已经定型了。

        格局输了个彻底。

        而自家儿子,则已经开始雄心勃勃的考虑,踩在对方的肩头一步升到天上去了。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她不相信顾为经还会有任何一个脱胎换骨的改变。

        不同的是。

        崔轩祐真的觉得自己老了。

        那么。

        组委会往往只会给最好的那个评奖,几乎很难出现两张高度同质化的作品,都获奖的可能。

        他们手里拿着的,就几乎等同于最后参加新加坡双年展的定稿……

        “你会赢的,儿子。参加新加坡双年有一点好处,比起柏林双年展,它和你的绘画气质更搭,天生来得相得益彰。”

        可是要挤掉原本可能属于顾为经的那个“获奖名额”——这事儿,她可太有把握了。

        不是老天送来的对手,而是老天送来的青云直上的台阶。

        如果不是类似“印象派主题双年展”这些细分领域的单项画展的话。

        上来就赢了一半。

        是的,这是天赐良缘。

        而他的儿子,也可以做顾为经笼罩在职业道路头顶的那片阴影,仅需要在下半年的画展彼此的出道之战上,把对方按在地上,就足够了。

        所以同行撞画才是真正的冤家路窄。

        新加坡双年展,便是儿子和对手之间上演楚汉之争的舞台。

        接到这张照片。

        从最开始,这就是一场单向透明的不公平较量。

        女人的语气自信满满。

        对于画家来说提前得到了对手的参赛作品,就仿佛登上考场前,已经知道了对方要写什么答案。

        从坏的角度想,他们没有充足的准备时间。

        雷奥妮双手交握。

        崔小明能不能在今年的新加坡双年展上获金奖、银奖。

        初战便是决战。

        “就算只有一百天的准备时间又怎么样?哪怕什么都不准备,直接从你的画室挑两幅画,依旧足以胜任。”

        面对狼多肉少的局面。

        他们所需要做的——赢下这场比赛,彻底踏稳这级阶梯。

        照抄答案肯定不行。

        他不过是希望着,能替自家儿子在职业道路上,把一个未来可能分润他市场资源的竞争大敌踹下山崖。

        “你甚至不必获得什么最重要的金奖,只需要发挥出自己的风格和优势,把顾为经从今年的最佳新人奖,或者最佳创意奖上挤下来就行了。”

        轻松的就像是坐电梯。

        这将是两个人之间的第一战,也是最后一战。

        雷奥妮没有十足十的把握。

        然后等待着脚下的阶梯自动升高。

        碰上相似的主题,类似的风格。

        如今的画展,讲究的就是一个百家荟萃,各个画法雨露均沾,都要照顾的到。

        他完全不需要画赢所有人,只需要画的比这张《阳光下的好运孤儿园》更好,就足以一锤定音了。

        无脑1:1,抄幅一样的内容,那不是耍小聪明,那是纯纯的大傻逼。

        这种画展都是要提交详细的创作背景材料的。

        但抄画从来都是抄灵感。

        最牛逼的抄画,是和对方画面具体内容上处处不同,却能用相似的神意和内核碾压你。

        这是毕加索一生最传奇的“借鉴”方式,也是他的名言——“优秀的画家模仿,伟大的画家偷窃”的精髓。

        就算没有毕加索的本事。

        他们能以对方的作品为基础,在自身所提交的“答案”上做出针对性的文章和改进的地方。

        也非常的多。

        以雷奥妮的眼光,和与丈夫合力从儿时便教导崔小明所累积的经验。

        这幅画转拍的照片清晰度不算太高。

        但大致上的门道,她也能看了个七七八八。

        这幅画是顾为经摸索到了新体画门道开始后,林涛教授一次分享到了师门群里,给曹老看的阶段性汇报展示成果。

        那时。

        顾为经的油画、国画、素描三项技法还没有全部突破到职业二阶。

        雷奥妮觉得,这幅画最大的亮点在构图灵感。

        以及用国画为体,油画为肉的创意风格。

        技法肯定,也是少见的优秀和成熟。

        但是——这个优秀是对于18岁的年纪来说的,不是对于新加坡双年展来说的。

        放眼整个参展画家的群体。

        这技法水平未必就有多么出彩了。

        至少还比不上她家儿子崔小明二十年多年练习的绘画功底。

        灵感可以轻易的借鉴,技法自家儿子更占优。

        唯一短期内学不来的,就是顾为经以郎世宁为主体的绘画路线。

        双方都是东西合璧,都是融合国画和油画的绘画元素。

        目标相同,

        选择入手的道路则不同。

        顾为经的绘画风格在于国画、油画一骨一肉。

        两种元素都保持原本的特色,彼此以一定的层次分割,上下相互交叠。

        类似做意大利千层面。

        而崔小明的绘画风更加近似于吴冠中。

        他走的是完全打破传统东、西方画法定式,像把玉米面和荞麦面和小麦面混合,直接硬揉成杂粮高筋面饺子皮一样。

        不以绘画地域为单位局限自己。

        不区分油画、国画画法。

        而是改以点、线与面,以及黑、白、灰和红、黄、绿等最基础的绘画元素为单位,全部尝试将它们无所拘束的在笔下混为独属于自己的“融合画”画风。

        两种画法内核上有共通的所在。

        能彼此借鉴,又不完全一样。

        就算是以崔小明的能力,短时间内,想改走顾为经的融合路线,也不是那么轻松就能办到的。

        可话又说出来。

        凭什么要改啊?

        强行往对方靠,那才是东施效颦。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