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回忆往昔,枭雄迟暮(2 / 2)
【同年十二月,关羽在曹军和东吴的前后夹击下,腹背受敌,不得不往南退军】
【然而,此时的他已陷入绝境,孙权的军队早已占领江陵,切断了关羽的退路】
【最终,关羽被孙权的军队俘虏,孙权深知关羽的影响力,担心留下他会给自己带来后患,于是下令将关羽处斩】
【随后,孙权为了向曹操示好,将关羽的首级送到洛阳,曹操看到关羽首级后,心中感慨万千】
【他虽与关羽为敌,但也敬重关羽的忠义和勇猛,曹操以诸侯之礼将关羽安葬】
【至此,这场惊心动魄的襄樊战役正式落下帷幕,三国的局势也由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建安二十四年的凛冬,孙权已在江东稳固根基,出于自身战略考量,他精心修书一封,言辞极为谦卑,上书向曹操称臣】
【不仅如此,孙权在信中还大谈天命所归,极力劝曹操顺应天意,登上帝位,完成改朝换代之举】
【这封信很快被呈送到曹操手中,曹操阅罢,沉默片刻,随后便将孙权的来书遍示群臣,一时间,朝堂之上议论纷纷】
【陈群、夏侯惇以及司马懿等一众心腹重臣,纷纷上前,言辞恳切地劝曹操称帝】
【他们从天下大势、民心所向等诸多方面阐述理由,言辞间满是对曹操的忠心与期待,认为曹操称帝乃是水到渠成之事,既能顺应天命,又能让曹魏政权名正言顺】
【然而,曹操却有着自己的思量,他并不想仓促代汉自立】
【面对群臣的劝进,曹操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从容与坚定:“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在曹操心中,他或许更愿意为后代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像称帝这一关键之举,留给更为合适的时机与合适的人】
【时光匆匆,转眼便到了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20年),曹操年事已高,身体每况愈下,不复从前,最终病重卧床】
【在病榻之上,曹操自知时日无多,心中感慨万千】
【他回顾自己的一生,南征北战,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心中自认为行事磊落,从未有过亏心之事】
【可每当想起长子曹昂,曹操的心中便满是愧疚与伤痛】
【曹昂,这位聪慧且英勇的长子,在宛城之战中,为了保护自己,不幸战死】
【曹操躺在病床上,时常喃喃自语,叹曰:“我前后行意,于心未曾有所负也。假令死而有灵,子脩(曹昂)若问我母所在,我将何辞以答!”】
【这份对儿子的思念与对原配丁夫人的愧疚,在曹操生命的最后时光里,愈发浓烈】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廿三日庚子,洛阳城阴云密布,气氛压抑。曹操最终因中风,病逝于洛阳,享年66岁】
【这位叱咤风云的一代枭雄,就此落下了人生的帷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