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又让这小子装到了(1 / 2)
韩嘉心里一咯噔。
关阿姨的腿挺漂亮的,但文阿姨那丰腴的腿,才更让人欲罢不能啊。
一旁的何清影,看到文相宜和关安琪都拉住韩嘉的手,还放在了腿上,都惊呆了。
这孩子的魅力,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大!
韩嘉用心地感受着两位阿姨的爱意,等他回过神来,发现跟王局喝酒的几个小伙子都瘫倒在桌上,即便没倒下的,也因为想不出来诗句输了。
于磊的眼皮都快睁不开了。
“既然这样,那我先走了。”
看到众人都趴下了,王局顿时觉得索然无味。
见王局要走,于磊和关微都用求助的目光看向韩嘉。
于磊虽然讨厌韩嘉,但今天的事办不成,家里的生意会受很大影响,眼下只能吃哑巴亏,就当老婆的腿被小狗摸了。
“王局,您留步。”
看到韩嘉要出场,于磊和关微都不禁期待起来。
王局诧异地看了韩嘉一眼。
这小伙子,也想跟自己喝?
“王局,刚才您一直拿唐朝的皇帝来举例,您应该很喜欢历史吧?我也很喜欢历史,想跟您探讨一二。”
桌上几人听到这话,都十分不解。
这孩子不跟王局喝酒,跟人家聊历史干嘛?
不过,没想到,王局听到这话,竟招了招手,示意韩嘉坐过来。
看来他对历史很感兴趣!
“小伙子,你对唐朝的历史,也有涉猎?”
韩嘉淡淡一笑:“我曾经读过很多次《旧唐书》,也整理了不少想法。”
王局眼前一亮,都2014年了,竟然还有年轻人会反复读《旧唐书》?
他马上和韩嘉聊了起来,短短几分钟的交流,让他看了出来,这孩子对唐朝历史相当精通,见解独到!
他很多见解,是自己从没想到过的!
“安禄山造反一年就死了,为何安史之乱却还是打了八年呢?”
“因为舆论都掌握在世家门阀手里,人家不会告诉你,安史之乱最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当时的阶层固化。
当时关陇贵族垄断朝堂,一家独大,而寒门庶族的士人上升的通道被阻断,无奈只能远走河朔边塞,怂恿安禄山和史思明造反,打破政治上的阶层固化。
安史和这些寒门庶族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历史学家很早就注意到,安禄山、史思明这样唐廷眼中大逆不道的叛臣在河北地区却深孚人望,“俗谓禄山、思明为二圣”,因而所谓安史之乱,根本不是什么偶然,而是背后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为其支撑。
原因很简单,大唐起自关陇贵族,在唐太宗和武则天时期,虽然实行科举,大力扶持庶族。
但作为新兴的政治力量,寒门庶族在中央还是缺乏力量,世家门阀在中央具有绝对的话语权……”
听着韩嘉的分析,王局的眼中简直是异彩连连。
“说的好!”
“韩老弟,你觉得安禄山作为唐王朝的一个红人,即使不叛乱仍然可以获得一个非常好的前途,可他为何发动安史之乱?”
此时的王局脸色红润,喝酒喝得正高兴呢,已经开始跟韩嘉称兄道弟了。
韩嘉淡淡说道:
“有些东西历史书上是不会明说的。
安禄山造反有他个人的因素,但更本质的是当时的社会背景。
历史上的盛唐是谁的盛世?不过是以李家为首的关陇贵族的盛世而己,与牛马们有什么关系呢?
唐朝建立百年积弊重重,已经无以为继了。
低层百姓就不用说了,边军下层官兵,寒门士子,甚至关东士族,对他们来说,几乎所有的上升通道都堵死了,看不到任何希望,几乎已经到了人人思变的时候了,而高高再上的统治者们宁愿使用外族胡人维系统治也不肯稍微让牛马松口气开个口子。
安禄山造反次年就死了,但安史之乱打了八年,河北叛军前仆后继硬是打出了统战价值,逼得朝廷最后不得不让步,河北以藩镇的形式自治。叛军并没有输,唐末河北藩镇地区的人民日子过得可比朝廷直接管理下的地区好得多。
事实上,我宁愿叛军赢得这场战争,一个能够出卖子民,依靠外族雇佣军镇压所谓叛乱的朝廷早就该死了!”
听着韩嘉侃侃而谈,文相宜只觉得心跳越来越快。
没想到这孩子除了是个经商天才,对历史也如此精通!
自己跟嘉嘉相比,真的是个文盲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