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用域名:jnchuna.com n1.49tkaa.com

傅恒又当爹啦!(1 / 2)

加入书签

接下来的日子,傅恒还得处理军机处的政务,实在抽不开身,傅谦的丧仪由其他几位兄弟帮着操办,下葬当日,傅恒不愿缺席,请休一日,送兄长最后一程。

今年是乾隆的四十大寿,本是喜庆之年,却生大悲之事

自打永璜在孝贤皇后的丧仪上被他皇阿玛严加训斥,声明剥夺其皇位继承权之后,永璜便胆战心惊,郁郁度日,身子一日不如一日,最终于三月十五这天薨逝,年仅二十三岁。

大阿哥在世时,乾隆没怎么上心,怎么瞧这长子都不顺眼,等到永璜病逝后,乾隆才追悔莫及,深感对不住永璜,追封他为定亲王,此爵并非世袭罔替,永璜的长子绵德承袭时自降一级,为定郡王。

因着福隆安已与四公主定亲,那么永璜就是福隆安的大舅子,且永璜又是念儿的堂兄,两层关系摆在这儿,是以傅恒奏请皇帝,让福灵安兄弟二人皆为永璜穿孝。

乾隆应允后,这两兄弟每日都得入宫,东珊生怕儿子们出什么差错,又惹得皇帝动怒,再三嘱咐他们,万不可胡来,定要遵从宫中的规矩。

年仅四岁的福隆安并不明白自个儿为何要穿成这样入宫来,听阿玛说,因为他的媳妇儿是公主,可是现下人多,他也不认得哪个小妹妹是公主,母亲和兄长都交代他,在宫里千万不要乱说话,否则会惹祸端,他便乖乖闭嘴,老实的跟在兄长身边。

现下的乾隆正处于丧子之痛中,情绪十分躁郁,张廷玉竟又一次提出告老还乡,惹得乾隆大怒,直接搬出配享太庙那些先祖和英烈们,

“诸如代善、多尔衮、佟图赖,费英东,以及鄂尔泰,皆是有功勋之人,他们曾在战场上厮杀过,荣誉皆是拿鲜血换来的。可是你呢你上过战场吗拿过枪杆吗

你只是一介汉人文臣,蒙先帝照拂,才下遗诏,破例准你百年之后入太庙,朕念你年迈,对你已是多加照顾,你却三番五次的要求告老还乡,还怕朕不让你入太庙,要求朕给你承诺,朕如你之愿,给你承诺,你竟又来辞官

既然你这么着急回家,那好,朕不拦你,传朕旨意,即刻削去张廷玉的伯爵之位,罢去配享太庙的优容,允其归家养老”

一句话,彻底绝了张廷玉的念想,想他辛苦半生,操劳国事,为的就是博这汉臣配享太庙第一人的殊荣,他小心翼翼的维护着,最终竟未能如愿,乾隆的冷漠,令他心寒之至

他已七十多岁,腿脚皆不便,留在朝中又能做什么呢如今傅恒已能总揽一切政务,他这样的老臣并无用武之地,皇帝为何不肯放他离京还乡

乾隆总是对傅恒那么体恤,对他似乎格外苛刻,难不成,就因为他是汉臣,皇上不乐意让他入太庙,所以才百般刁难,寻这样的由头罢了他的资格

从此后,他怕是要沦为朝臣的笑柄了吧他与鄂尔泰斗了一辈子,鄂尔泰病逝,好歹保住了伯爵的位置,他竟什么都没了,还被乾隆贬低得一文不值难道只有武将的战绩才算是功勋,文臣在朝政上的建树皆是浮云吗

已然看透帝王的心思,张廷玉心灰意冷,再不愿多做辩解,含恨告退。

众臣得知此事,鄂党拍手称快,暗叹张廷玉这头老狐狸终于得了报应张党纷纷上书,请求皇上收回成命。

那番话只是乾隆冲动之下才脱口而出,原本他也有些后悔,预备寻个台阶赦免张廷玉,然而朝中大半臣子皆为其求情,使得乾隆又想起张廷玉结党营私之事,一怒之下便不肯再改口,即便傅恒亲自为其说情,乾隆也不为所动

一代名臣张廷玉,历经三朝,宦海沉浮,骄傲了大一半辈子,却因为一再触怒皇帝而晚景坎坷,落得个被帝王厌弃的凄惨下场。

正所谓君恩难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啊

见证过这些臣子的兴与衰,东珊越发担忧傅恒的处境,好在傅恒处处谨慎,先前几位首辅承旨时,皆是一人独自面见皇帝,自傅恒做首辅之后,为免专权之嫌,他奏请几位军机大臣一道承旨。

乾隆对傅恒此举甚为赞赏,此后便成了军机处的定例。

对于自己的将来,傅恒从不担忧,只尽忠职守,做好自己的份内事即可。

因着乾隆四十大寿将至,他的身边该有皇后陪伴,接受百官朝贺,是以太后不愿等三年,建议皇帝今年就立后。

无奈之下,乾隆唯有遵从母命,在八月初二这天,由傅恒担任册封正使,册立娴皇贵妃为第二任皇后。

亲眼目睹新后册立的整个过程,傅恒百感交集,却不知姐姐泉下有知,会作何感想,她那么通情达理,大约不会怨怪皇上吧毕竟国君要以大局为重。

身为国母,总是身不由己,任何时候都得表现得大度,不能有情绪,姐姐这辈子,肯定活得很累吧若有来生,他希望姐姐能嫁一个平凡的人家,也许就不会背负那么大的压力和重担,不至于总是委屈自己。

亲人陆续离世,而傅恒身为富察家的子嗣,理当挺直脊背,担起家族的重任,继续让这个家族在乾隆朝发光发热,屹立不倒

暑气渐消,枫红秋深,转眼又到了十月十六,今儿个是福灵安的十一岁生辰,傅恒将其接回家中,为他庆生。

一大清早,傅恒照旧去往军机处办公,说好了晌午回来陪家人用膳,然而午宴已摆好,他仍未归来。

这样的情形,东珊已然习惯,不会再像原先那般使性子抱怨什么,她倒是无所谓,但孩子们不能挨饿,便没再继续等他,先行开宴。

她还想着傅恒可能临时有事赶不回来,未料才开宴一刻钟他便回了家,步伐沉重的他面色沉郁,毫无喜色。

东珊见状,起身近前,问他可是遇到什么棘手之事,但见傅恒神色哀戚,出口的声音已然哽咽,

“去年西藏的郡王与兄弟争抢地盘,发动内乱,二哥奉命前往西藏平叛,今日宫中传来消息,说二哥趁郡王不备,果断将其斩杀,却被郡王的下属围攻,身受多处重创,二哥自知生还无望,不愿被擒,已然自刎于军前”

年初是傅谦,现下又是傅清出事,一年之内接连两个兄弟离世,饶是傅恒再怎么坚强,也难以承受这噩耗

知他心里难受,东珊主动拥住他,轻拍着他的后背安抚着,让他哀恸的情绪有所缓解,打岔问道“二嫂还不知道这事儿吧”

孩子们皆在跟前,傅恒不愿当众表现出脆弱的一面,情绪稍缓之后立即直起身子,红着眼道“军情才传来,二嫂应该不知情,不过皇上很快就会派人去报信儿。”

却不知二嫂知情后又会是怎样的悲痛,单是想象,东珊已然难以接受,一再告诫傅恒,

“往后你只在军机处办公即可,千万不要再自请上战场,不要让我担惊受怕。”

傅恒何尝不懂她的忧虑但富察家族世代为将,皆在战场中厮杀拼命,像傅清这般战死沙场的不在少数。尽管他替二哥难过,却也深知,这是富察子弟的使命,敢上战场,他们就不会惧怕变故。

是以东珊的请求,恕傅恒无法应答,又怕拒绝伤了她的心,模棱两可道“皇上习惯了我在他身边侍奉,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再派我出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