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囤粮 拓土 扩军(下)(1 / 2)
“1000多万人?总座,你不是在开玩笑罢?”在座诸人无不倒吸一口凉气,就连最为沉稳的许心兰都忍不住大惊失色地问道。
“当然不是。”林海含笑回道,“不过河仙要达到这个粮食产量,起码需要50万户农民,也就是说我们至少要移民150万人过去。这事说起来还比较遥远,我们要年底才能出兵柬埔寨,水利也得一点一点修,所以今年我们主要还是往嘉南平原移民,首选的地点就是魍港。”
这时,冯一刀发言了:“总座,魍港就在大员边上,我们要是大规模移民,会不会与红毛起冲突?”
“这是个好问题。”林海停顿了一下问道,“尖兵司的新兵们训练得怎么样了?”
去年年底的厦门之战,尖兵局步哨在攻打壕沟时伤亡惨重,不过也由此荣立集体一等功,且所有人全部吃三饷,回到淡水后就有很多人报名。经过优中选优,截止到林海去广东打李魁奇之前,尖兵司就已经满员了。
“基础训练早就完成了,如今赵副司长正带着新兵们在新竹、苗栗一带搜捕道卡斯人。”
冯一刀说的赵副司长就是九指,随着警备司升格为警备总署,冯一刀这个警备总长已经不再兼任尖兵司主官了,新的主官是原步哨哨长歪嘴,九指则是他的副手。
尖兵司选人的要求较高,新兵的底子都不错,所以向来都是以战代练为主,林海听到这话高兴的点了点头:“很好,让歪嘴带着尖兵司留守人员进驻魍港,我会让海军部也派些船过去。红毛要是敢炸刺,直接干死他丫的。”
“是,总座!”冯一刀接着又问道,“要是和魍港周边的土人村社起冲突了,又该怎么处理?”
魍港位于后世的台南市北门乡,眼下这里还是一个向西突出的半岛。半岛南北两边分别有一个被沙洲围住的潟湖,北边的叫倒风内海,南边的叫台江内海,两个潟湖在后世都变成了陆地,所以半岛自然也就随之消失了。
在半岛的西侧同样也有一些沙洲,这些沙洲相当于天然的防波堤,使得魍港成为不错的帆船锚泊地。半岛之上有一条名为急水溪的河流纵贯东西,给这片土地提供了良好的灌溉条件。
此处最早是杨禄、杨策兄弟的老巢,后来李旦派颜思齐在此拓殖,截止郑芝龙覆灭时,此地一共有几千农民,如今都成了公司的俘虏。
这些人开垦的田地主要在沿海沙洲以及急水溪入海口附近,照现在的移民速度很快就会被分完,要继续深入内陆的话就会侵占萧垄社、目加瑠社、麻豆社土人的地盘。
或许是因为土地肥沃的原因,这一带的土著村社规模比台北地区要大得多,以上三个村社都有好几千人,在原本的历史上都与荷兰人发生了较大规模的冲突。
关于对待嘉南平原土著的政策问题,林海早就有过考虑,他当即回复冯一刀道:“还是在宜兰的老办法,要么迁走,要么被灭,让他们自己选。”
之所以在嘉南平原采取宜兰政策,而不是像在桃竹苗地区那样搜捕到底,主要还是因为这里将会是大规模移民的农业区,林海希望能尽快安定其秩序。
“迁到淡水来吗?铁之国只怕容不下更多人口了。”这时方秀娥开口发言,她前不久还是教育司司长,不知林海对此早有布局。
“不是淡水,是彰化,我们需要把嘉南平原的土著村社全部迁到彰化。”林海指着地图上嘉南平原北边的彰化平原道。
彰化平原大致呈等边三角形,西北边界是海岸线,东北边界是八卦山和大肚溪,南边则与嘉南平原隔着浊水溪相望。这也是一片土地肥沃的平原,不过面积只有嘉南平原的四分之一大。
“彰化?那里不是大肚藩的地盘吗?”方秀娥接着又问道。她所说的大肚藩是台中地区的一个土人王国,带有一定的村社联盟性质,其子民包括好几个不同语言的土著民族,这大概是台湾土著社会自行发展出的最高级政治组织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个土著王国一直存活到了一百多年后,与荷兰殖民者以及明郑政权屡有冲突,虽然屡遭败绩,但始终保持了半独立性。
“勉强算是吧,大肚藩对彰化的控制力并不强,他们的核心村社在大肚溪流域的台中盆地,和彰化平原中间隔着八卦山。”林海说着又道,“我们可以帮助大肚王控制彰化,把大肚藩变成金河国的藩属,就像铁之国一样。”
台中盆地以北就是后世的苗栗县,大肚藩和道卡斯人的领地以大甲溪为界,两者之间也互有仇杀。早在尖兵局第一次在苗栗开展军事行动时,林海就让冯一刀带队出使了大肚藩,金河国与之存在一定的商贸往来。
去年七月,大肚王甘仔辖·阿拉米甚至还受邀访问过基隆,和广南使者阮思齐一道观看了金河国的阅兵仪式。
“总座,需要属下再去一趟大肚藩吗?”冯一刀闻言问道,大肚藩和金河国目前基本是平等的外交关系,要让其接受林海的计划还需做一些工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