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用域名:jnchuna.com n1.49tkaa.com

第161章 挖司马家的祖坟(1 / 2)

加入书签

邺城经曹魏、司马晋两朝数代,共九四年的经营,其城市人口、城镇规模仅次于洛阳、许昌、长安三城,更难得的是,邺城官营手工作坊、商贸市场规模相当大。

    入城之后大部分义军将士在收拢溃兵、清剿城内士族私兵、接手兵备库、官仓、县衙、都督府等紧要之处,余下的将士则跟着校尉、五百主等军吏在东市、南埠等地按黄籍找寻里长、邻长,宣扬义军不动平民的政策,同时张贴安民告示,鼓励老百姓正常过日子。

    邺城都督府。

    “将军大喜、大喜啊!”

    费立跌跌撞撞跑进来,将手里的黄籍双手奉给过眼各种账目的义军大将军李昊。

    这是位身形高大、相貌清癯的蜀地官员。

    其父费诗是刘璋手下的绵竹令,刘备攻绵竹时费诗领全城投降,避免了一场恶战,而后历经蜀汉、曹魏、司马晋三朝,于司马炎手里当上了年俸二千石的巴西太守。

    义军攻打信都时,最先攻城的十支百人队攻上城头后,费立便带领手下兵卒投降义军,同时建议李大将军绕过邯郸,直取邺城。

    李昊虽然觉得此人没啥骨气,但见他还是个人才,又是以清廉著称的蜀地官员,便给了他一个主事的官身,负责管辖义军新据之地的黄籍户口。

    “有啥可喜的?”

    大将军的心情相当不错,这才半天多的功夫,义军便从官仓、大族府上清查到了二十七万四千余贯五铢钱,麻布、葛布共十五万余匹,过几日账面上还能增加不少。

    费立又将黄籍往前托了一托,“邺城在册匠人五千二百余人,目下在城内之人约有四千五百人上下,司马颖仅带了匠人七百余前往洛阳。”

    邺城的官营手工作坊便靠这些匠人支撑,这也是费立劝大将军极速南下取邺城之地的两个原因之一。

    另一原因便是控制邺城附近的军户兵家属。

    李昊拿起费主事递过来的黄籍,翻看了几下便又放在一边,转而说起另外一件事。

    “卢志已经投降,我听说此人颇念旧情,费主事与他也共事过一年多,能不能想办法劝此人出仕义军。”

    涿郡范阳卢氏是经学大家,卢志曾祖卢植、祖父卢毓、父亲卢珽这几代人品都还不错,卢毓、卢志这爷孙俩更是以爱护百姓出名。

    李大将军秉持能用就用的态度,这卢志往小了说能把一郡、一州之地治理的井井有条,往大了说能掌管义军的通学馆、官田之事。

    “大将军麾下与民秋毫无犯,更将士族府里的吃穿用度分给城内避难的流民,我相信那卢志见了这些后,必定转侍新主。”

    费立自己也曾把义军大将军与成都王司马颖这两位拉在一起比较过,抛去义军与晋廷的实力差距,李大将军远比成都王司马颖值得追随。

    司马颖几乎不识字这个缺点就不提了,这位成都王唯一的强项便是手握邺城重兵,自身还有点军事才华。

    但这点军事才华在万夫不敌的大将军面前不值一提。

    义军又在持续打击侵田、占户的士族大户,仅仅这一个举措,在贤明之士眼中,李大将军就击败了所有司马家的藩王。

    无论哪位藩王掌了大权,都不可能实行编户齐民、还田于百姓的政策,而义军正是凭着这点起家的。

    “这几天就劝服他,我要聚拢城外的军户兵妻儿入城。”

    打邺城的目的可不仅仅是抢钱抢布绢丝麻,将周围庞大的军户兵家属收进城内才能发挥邺城的最大作用。

    洛阳附近的藩王之争已经到了见分晓之时,邺城军老家没了后,成都王一系的数万大军就成了无根之萍,司马颖即便不败,也很难在洛阳独掌朝政。

    费立领命而去,而后武智等人才捡起刚才的话题接着说下去。

    “不算降兵,攻城将士加民夫三万四千,人人可得数吊钱。”

    “绢丝麻葛也很多,将士们人人能分五匹以上。”

    葛布、麻布是缴获布匹里的大头,晋廷户调式下,每户要给官府缴纳绢、绵三斤。

    这个绵可不是棉花,而是緜布,主要是亚麻制成的麻布与葛藤制成的葛布,这两种布才是正户给晋廷缴纳的主要布匹。

    按以往经验,晋廷治下的两百四十六万户能给官府缴纳布两三百万匹,义军在邺城所得其实不算多。

    尚有几位义军军吏在大将军面前等着回话,他们也支持给将士们分钱分布。

    “除去降兵,每位义军将士分钱四吊、布两匹。北面常山、中山、乐平、西面太原、平阳等地留守的将士们也人人有份,这是年前给弟兄们发的赏钱,先登、斩将、擒敌之功另算。”

    大将军做出了决断。

    义军地盘上收的主要是冬小麦等粮食,每月给战兵的用度也按粮食分发,发钱和布的机会很少。

    众官吏、军吏纷纷出声拍大将军的马屁,对此,李昊呵呵一笑。

    他面前的有些人已经换了相当精美的靴子,按冰山一角算,指不定某些官吏、军吏在查抄士族府上之时给自己兜里留了多少好东西。

    义军军纪不算太差,因为主要成员之前大多是晋廷的军户兵、武吏、士族私兵和壮丁百姓,流匪、贼盗很少,比起晋廷的都督府辖兵,义军的义字当之无愧。

    但随着地盘的扩大、兵力的增加,很多见风使舵、心怀不轨之人加入了义军,李昊没有时间精力去大致甄别,组建督察、缉捕的武装兵卒已经迫在眉睫。

    他准备效仿明朝的锦衣卫,搞个红甲营或者绢衣兵出来。

    当然,这事得低调进行。其首领也要精挑细选,既要公正无私,又要廉洁奉公,还得对大将军忠心耿耿。

    打铁要自身硬。

    ……

    十二月初九,洛阳孟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