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用域名:jnchuna.com n1.49tkaa.com

第454章 邀千万华夏男儿,共赴万里关山(1 / 2)

加入书签

十月二十四,东京城东北陈桥驿会议,不期而至的楚王终于为各路勤王义师竖起了主心骨。

        五十八路义师重新分为四部,淮北军、西军两军合为中军。

        冯双元残部、折彦文一部组成一支八千人的马军,由折彦文和张叔夜为正副主帅,从黄河北岸绕至京西,继续执行骚扰金夏军洛阳至东京的粮道。

        十三股人数少、战力差,仅凭一腔血勇前来勤王的义师,则划归泽州知府贾遵,命其在更外围的地方引导、组织仍旧陆续前来的各地义勇,以免后者一头扎进金夏大军阵线中。

        铁胆部则负责和金夏军外围游哨、警戒部队缠斗,不求大量杀敌,但务必压缩金夏军游哨的活动范围。

        得知此事,陈初半晌没说出话来原来,愿意以生命守护淮北的,早已不止他和他那帮兄弟了。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请您用浏览器来访问!

        孙邦表现的格外恭敬,‘李’乃西夏国姓,孙邦已打听了,别看这李讹移岩只是一名小校,却是正儿八经的西夏皇族。

        而楚王在陈桥驿会议中,当众向大伙保证,‘我淮北但有一捧粟,便与诸位共食一锅粥’、‘东京城之围一日不解,淮北便一力供应全军吃嚼’。

        十月三十夜,折彦文部趁夜北渡黄河,黄河以北几乎没有金夏军。

        呵呵,淮北经略.不但是那佞臣老巢,还代表着富可敌国的财富!

        正沉浸在一朝得道快意中的孙邦,忽见远处夜色中一丛火光。

        折彦文偷袭洛阳北仓,仓内有洛阳降军两千、西夏军五百。

        方才还‘听不懂’孙邦求官的说辞,可此刻李讹移岩却会心一笑,道:“日后是日后的,但眼下.”

        十一月初二,夜亥时。

        折彦文无奈,只得率部退去。

        初七日,随着运粮队伍,楚王颁与各军的那份大捷嘉奖也流传到了蔡州。

        爱出风头的陆延重可比那彭掌柜会吸人眼球,过河后,当即打出了周国义勇的旗帜,并喊出了‘汉儿一家,同击金夏,共护华夏’的口号。

        据说那卢应贤,不足一月的时间,便搜刮来三百万不止。

        十一月初二夜。

        “洛阳至东京四百里,将军以为,金夏军在何处防御最为严密?”

        十一月初四,被俘的孙邦送到了陈桥驿大营。

        淮北富庶,孙邦觉得不能自己独吞了利益,至少需拿出一半孝敬李讹移岩。

        随后两日,折彦文率部于荥阳、须水之间游走,却始终未能寻到战机。

        此次突袭,干净利落,出人意料。

        这李讹移岩听不懂孙邦的旁敲侧击,后者只得露骨的说出了自己求官的心思。

        东京城外三十多万人啊!

        不过,二十八日午间这支满腔恨意的军队,在初次袭击金夏粮队时,并不算顺利。

        二十七日,折彦文和张叔夜所率马军已摸索到了京西百五十里外的郑县。

        如今东京外围,金夏和齐军犬牙交错,各有重兵,距离东京越近,粮道遇袭的可能就越高。

        是以,多日来他一直没有主动发表过意见。

        而公文后头,却笔锋一转:

        ‘国家至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战,已无他法。只有本此决心,方可护我国家亲眷。

        十一月初九,王妃号召淮北妇人开展‘大援军’运动,请各家各户妇人拿起手中针线,为前线护国男儿缝制冬衣.

        已入深秋,冬天确实快来了。

        这里的‘我皇’,已经变成西夏皇帝。

        周国朝堂一片平静,但民间.

        十一月十一,淮南霍丘万源商行东主彭掌柜组织三百青壮,秘密北渡后,主动往蔡州军衙,欲要北上助齐国一臂之力。

        甚至出现义师互相争抢粮食的闹剧。

        不多时,李讹移岩满意的拍了拍手,孙邦心中一定,又转头对一名健仆道:“将人带进来吧。”

        铁胆近卫二团,短短三日内历经七十战,消灭了大量金夏游哨、巡弋小队。

        刚交手不久,原京西节帅冯双元自报家门,大呼,“汉儿不从胡虏!”

        这是淮北自己立起来的人物,淮北自然要表现的大度些,若不是陈初拦着,蔡婳不知让他‘意外身故’多少次了。

        但同时,完颜谋衍、任得敬的目光开始从东京城,转向了城外突然脱胎换骨的勤王军。

        之所以对这老头这般没信心,全因两人并不算太良好的关系.韩昉是文学院授予的第一批院士,这老头虽暗地里吃着淮北的好处,却从不算温顺。

        类似小股队伍,北渡者不知凡几。

        卢应贤更是被许诺了新朝宰执.这么一比,孙邦新得来的转运使就没那么诱人了。

        翌日,十一月初八。

        自从诞子后,一直留在府内休养的阿瑜,见了这份抄写来的文字,当场哭了起来。

        五日谈头版头条,原文刊印了楚王公文。

        五六日前,已有多支义师断炊,有些将领靠个人关系能从友军处借一点,也有的靠捕鱼勉强混个饿不死。

        泽州知府贾遵于胙城、长垣、东明等城设置义师接待处,将东、北两个方向的来援义师拦在各县,重新组织起建制后,陆续送往陈桥驿大营,各做安排。

        十日来,连胜两阵,齐军终于一洗早起低迷士气。

        是现成可抱粗腿。

        “韩昉没降?韩昉未死?”

        每天需供应的粮草便是一个天文数字!

        比起一上来就想吞并友军的刘叔平,楚王的格局胸怀呸,那姓刘的何德何能与楚王相比。

        折彦文手刃一名西夏校尉,枭其首后挂于腰间,西军余者,有样学样,将五百西夏军全部割了脑袋,以慰九月初悲歌川战死袍泽英灵。

        金夏军二十多万战兵,但围困周长五十里的东京,却依然让庞大兵力变得捉襟见肘,再有四百里粮道需防御

        洛阳城防,以及城外南北两仓的守卫工作,几乎全由洛阳降军负责,仅城内驻有三千西夏军震慑。

        王、赵两人,一人率部往南,在通许、杞县一线接应淮北来粮,一人往北过黄河,在黎阳、白马一线接应河北来粮。

        我煌煌四千年之华夏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金虏夏胡之手!

        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枯、石不烂,便是身膏野革,亦无半点更改,愿与诸君共勉!

        此刻国运艰难,邀千万华夏健儿,共赴万里关山,请诸君奋勇,愿我后辈再无苦难!’

        以陈初想来,他要么死于乱军,要么投了金夏军。

        齐军兵力占绝对优势,再者,不管是折家军还是洛阳军,都和西夏军有血仇,自是人人奋勇,个个争先。

        可这一回.听孙邦言,这韩昉不但没有投降,反倒将卢应贤等人臭骂了一顿,至今和老妻被关在洛阳大狱中。

        以至于到了十月二十八日,完颜谋衍将原本十余人一支巡弋小队加强到了百人以上。

        嘉奖报捷公文,前头自然大肆夸赞了折、张二人,同时亦不忘强调斩杀西夏皇族之事。

        反之亦然。

        此战,是器械营一战后的第二胜,意义却远超前者。

        众将领在倍感塌实的同时,亦感动难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