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用域名:jnchuna.com n1.49tkaa.com

第五百六十四章 四位专家(2 / 2)

加入书签

张一凡赶紧跟四人一一握手,这四位,可都是华夏人文圈子中了不得的大能。

一位是专门研究中世纪欧罗巴历史的周宇博,著有数本中世纪欧罗巴历史研究的著作。

一位是古代波斯史专家,博士生导师,木宄,是个有点死板的人,面上很少能够看到笑容,见到张一凡后,表情也颇为生硬。

再一位则是东瀛史专家,藤原辉,他本身就是一名东瀛人,不过常年呆在华夏任教。

到今年,已经是他在华夏的第五个年头了。

为人很客气,张一凡对于他的印象不错。

如今这时代,华夏与东瀛的交往正是最为热络的时候,黏糊的不得了。

甚至不少交流的夏令营活动中,都能看到华夏与东瀛的少年们欢聚一堂,聊的那叫一个热火朝天。

说到动情的地方,甚至会垂泪叹息。

当然了,张一凡清楚,这样融洽的氛围,最多就是持续到下个世纪的10年左右。

华夏的GDP超越东瀛的时候,就是东瀛人酸葡萄爆裂,开始态度大转弯的时候。

什么永不再战之类的口号,到了那个时候就彻底扯淡了。

最后一位则是比较少见的东欧史学专家,提克里巴耶夫。  

这哥们是从UK来的,本身是波兰籍的UK移民身份。

他也是在华夏呆了一年多的时间,在UK,他是一位历史学者,同时也是对华夏文化十分感兴趣的华夏人文专家。

些了不少关于华夏古代的著作,但是在学术交流的时候,几乎没能获得任何华夏专家的认可。

于是哥们受了点小刺激,当下决定还是亲自来华夏生活一段时间,用自己的眼睛现场好好的看上一看。

所以他就跑来了华夏,没在任何大学任教,只是满华夏的溜达,体验风土人情。

为自己的新书做准备。

而张一凡制作的《通天之梯》,他几乎是第一时间就上手了,随即感受到了自己对于华夏的巨大错误认知。

在西方,无论是欧罗巴还是北米,对于华夏的看法其实都是有问题的。

华夏文化在清代以前,哦不,应该说是在乾隆皇帝以前,是主走素雅风格的,很少能见到大红大绿的鲜艳风格,以为其媚俗。

当然这样的看法不见得就是对的,但确实是华夏文化的一个特征。

而这个时代的西方学者们,对于华夏的印象主要都停留在近现代上,所以对于华夏文化的解读,也实在是一言难尽的状态。

他们复原出的华夏图画,都是大红大绿大色彩,还以为华夏人会喜欢呢。

结果华夏学者们看了,除了摇头那就剩下叹息了。

提克里巴耶夫来到华夏后,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一切,都颠覆了他过去的认知,也明白了为什么自己写的东西,得不到华夏学术界的认可。

干脆就特么是狗熊吃麻花,蛮拧。

而且可怜华夏五千年束发戴冠,就到了清朝改变了两百多年,华夏那脱着一根辫子的印象,就抹不掉了。

甚至到了后来的时候,还会有南高丽的网民叫嚣,阴阳头大辫子,那才是华夏的形象……

——内容来自【咪咕阅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