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用域名:jnchuna.com n1.49tkaa.com

第五百零六章 一张纸钞横扫世界!大明帝国的“印钞税”战争!(2 / 2)

加入书签

寒冬时季,家家户户的衣柜里,都能找到足以抵御风寒的衣裳。

毕竟,大明朝廷如今有大量工程正在兴建。

只要肯出力,便有饭吃、有银可拿,衣物亦能因此买得起。

即便再不济,地方官府也会视情况,向因为特殊原因而导致极度贫寒的百姓发放旧衣裳。

这一切,在往昔是难以想象的景象。

在以前,朝廷若能开粥厂施粥一碗,已是莫大恩德,天下传颂。

至于旧衣裳,即便残旧不堪,亦是稀罕之物。

破旧的衣物,仍可拿到当铺,换取银两。

许多当铺的“当品”,主要就是旧衣物。

就连许多所谓的“富贵人家”也常穿着旧衣,身披补丁。

甚至大部分清廉自守的官员,除却朝廷赐予的官袍外,其余衣物也多半是穿旧补新,惜物度日。

好一点的衣物,可是要传几代人的,其珍贵程度可见一斑。

又怎么可能将衣物无偿送给贫寒百姓呢?

可如今,天下的情况已然不同。

大明有了充足的棉布制作衣服。

穿不完,根本就穿不完。

国内百姓衣用的布料有了保障,朱允熥自然不会遏制棉布的出口。

毕竟,还要需要借助大明先进的工艺水准,去开拓海外市场呢。

除了棉布,朱允熥更下旨设立专司衣物制作的公司,推行成衣的批量化生产。

虽然私人裁缝定制服饰更为考究合身,但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方是未来发展的正途。

寻常百姓的衣衫鞋履,终将主要依托工业化生产模式来供给。

私人裁缝,终将退居一隅,成为小众之选。

大明率先设立此类公司,抢占先机,打造品牌,日后但可获取超额利润。

事实上,设立成衣厂,如今便已裨益颇多。

譬如军装生产,采用工厂流水线作业后,成本骤降,效率倍增。

又如诸多公司、工厂,皆需要统一的制服。

还有大量学校的校服,官员的官服,衙役的差服等等,都由工厂统一制作供给,以降低成本。

反而零星销售给老百姓的成品衣服,并不算多,但是受到了极大的追捧。

私人裁缝的水平高低,其实是没有保障的。

官员,豪绅自然会请高水平的私人裁缝给自己缝制衣物。

但普通百姓就没有这么高的要求。

只要那个裁缝会裁剪衣物,水平高一点,低一点,都不影响老百姓请他去制作。

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有衣服穿就行了,是不是裁剪得体,手工是不是到位,其实真没有太多的人在乎。

工厂流水线生产出来的成衣,虽然不及顶级私人裁缝,但其实水平远高于许多民间的普通裁缝。

衣服款式也是经过设计师专门设计的。

图案,颜色,都十分好看。

自然也就受到追捧了。

往往一上市就抢售一空,一衣难求。

这其实也是朱允熥有意制造出来的现象。

先将工厂成衣树立起高大上的形象,日后推广起来就方便了。

还可以借此机会,树立几个衣服鞋子的品牌,甚至奢侈品的品牌。

将来这些品牌的衣服,可不是只供给大明的百姓,也会远销海外。

那时候,就可以赚取数不清的钱财了。

当然,这只能一步步。

毕竟,品牌不是一天建成的。

只不过,眼下大明已经抢占了先机,又有朱允熥的有心引导,将来出几个控制世界衣服鞋子市场大品牌,乃至垄断世界上大部分的衣服鞋子销售,都只是时间问题。

眼下大明还是会出口棉布。

因其质优价廉,印染精良,花色繁多,遂大受诸国欢迎,畅销不衰。

除此之外,还有瓷器、玻璃与铁器。

瓷器生产早已大规模采用机械化工艺,生产成本大幅下降,流水线上出的产品,质量稳定如一,价格亦极为低廉。

玻璃与铁器同样如此。

这些商品,很快便成为大明最主要的出口货物之一,源源不断地流入海外市场。

反倒是茶叶,因机械化尚难在种植与加工环节全面施展,出口的占比已渐渐被其他商品所超过。

当然,若论茶叶的总体出口量与币值,实际上仍在稳步增长中。

只是由于棉布、玻璃、铁器等商品的出口体量实在过于庞大,致使茶叶在整体出口中的占比显得相对逊色了。

不过,海外对大明茶叶的需求非但未减,反而愈发旺盛。

如今的大明茶叶已然成为高端奢侈品的象征,价格卖得比以前贵多了。

同样一批茶叶,现今出口所能换取的利润,比往昔高出不少。

当然,最“畅销”的出口“商品”,始终非大明宝钞莫属。

除此之外,书籍与纸张亦是重要的出口品类。

伴随着大明商人大举出海,大明海军征伐暹罗,勃固的战役中,展现出恐怖的战力,大明强大的国威与璀璨的文化亦随之风靡四方。

南洋诸国上下,皆以学习大明文化为荣。

能讲一口流利的大明话,能读懂大明文字,便被视为“高级知识分子”,在南洋诸国,足以跻身成为达官显贵的座上宾。

贵族之家,哪怕主人一个大明汉字也不认识,也会置办大量的大明书籍陈列在房间里面。

否则,岂不是显得毫无文化底蕴,配不上贵族之名?

贵族阶层的风尚,往往引领民间风气。

民间百姓也争相效仿。

于是,大明出版的书籍在海外畅销无比,成为极具利润的出口货物。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