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用域名:jnchuna.com n1.49tkaa.com

第469章 安娜的国画老师(1 / 2)

加入书签

第469章  安娜的国画老师

        “那您是否能收获我的尊敬,这就要取决于您的回答了。”

        安娜微微歪了一下头,盯着曹轩。

        她没有因曹轩的称赞而回以微笑。

        “曹先生,这是一个相当严肃的话题——”

        “不,您还是没懂我刚刚在说什么,伊莲娜小姐。”

        曹轩摊开手掌。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请您用浏览器来访问!

        伊莲娜小姐静静的听着。

        曹轩的目光毫无回避的直视着安娜的双眸。

        “在这之前,关于国画拥有更持久生命力的这个问题上,我想,我说服您了,对么?安娜小姐。”

        <div  class="contentadv">        曹轩没有立刻回答对方的问题。

        安娜忽然说道。

        “这些东西都很漂亮,都很博大,值得一个人一生的投入。”

        “它是一个甜美的无法醒来的梦。笼罩了我的一生。”

        一种时间的沧桑感在一幅书画上浓缩为一体,宛如是一只精美的尺子,丈量出了美术史的岁月变迁。

        “我刚刚和您说过了,不是么?中国画是我的父母,也是我的孩子。一个人怎么不对他的父母具有最深沉的敬爱,又对他的孩子充满感情呢?艺术家和评论家是不一样的,学者可以博览百家,仔细的细细比较每一种画法的优劣和得失。可画家必须无比热爱,他笔下正在创作的东西。”

        “人可以离开万花筒生活,却不能片刻脱离太阳和空气。我握住毛笔时不到十岁,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充满好奇,孜孜不倦的在东夏艺术的长河中遨游。快要整整一个世纪过去了,如今我不到一百岁,依然像是一个小孩子一样,充满好奇,孜孜不倦的在东夏艺术的长河中遨游。”

        要是想着要回避问题,这位大师可能打错了算盘。

        “那应该是什么,请您教我。”

        他的眼神不像伊莲娜小姐那样带着强大、威仪十足的女王气势,而是带着一种慈祥笑意和怀念。

        “这期间,中国画的技法形式和色彩科学,当然是一个不断完善丰富的艺术系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文人画的书法架构,健陀罗艺术,中亚艺术,波斯美学……它像大海一样吸收着世界各地的文化符合。但它的内核,它的哲学是一脉相承,绵延不绝的。它的文化内涵,从未消亡。纵使是以一千年这样漫长的时间尺度出法,依然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昔年。

        “不,我指的就是这幅。您说哲学体会是一个漫长的赏析和接触的经历,那么就从这幅画开始好了。”

        “有什么差别?”

        “因为您觉得中国画更好?”安娜询问。

        在西岱岛亨利四世的塑像边,老人年轻时是否也曾见过如此般风采倾世的姑娘。

        “我当然知道那个年代是什么样子,我可是亲身参加过战后巴黎秋季沙龙的人,那时,它的地位丝毫不逊色于如今的三大美术展。对艺术来说,那真是一个短暂又漫长的年代。”曹老的语气中,有一丝孩子气的顽皮和炫耀,“我的有些同伴,不满足于远远的旁观,他们亲身走入了其中,成为了这些无时无刻都在不断变换组合的色彩的一部分。”

        “不少人都走的很深,也做的很好,功成名就。”

        令伊莲娜小姐内心的动容程度,还是《小王子》的封面画要更胜一畴。

        1870年,考古学家施里曼抱着特洛伊遗址上所挖掘出的陶罐,跪在地上抱着《荷马史诗》痛哭流涕的那一刻,是不是也是感受到了相似的东西(注),被历史的回响所击中?

        老人愉快的笑笑。

        “我还需要再想想,不过,暂时听上去,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理论。”伊莲娜认真的想了片刻,“艺术绵延不觉得的生命力到底源于何方,这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伊莲娜小姐轻轻迈前了一步,鼻尖离画纸很近。

        “如果曹先生能告诉我答案,我非常的感激。你觉得,因为所谓的‘写意’是艺术的大势所趋么?”

        “很难直接回答,这不是推荐一两本教科书,或者让在图书馆里查一两篇文献资料,就能论证好的事情。我们可以在这里论证三天三页,水墨疏写实,重精身的绘画风格如何和现代艺术的理念哲学相近。为什么整个当代美术哲学都在往凝练‘思想’的道路上发展……这些学理化的解释可能安娜小姐,你比我要更加专业,也无需我来指点。”

        但在面对安娜这样的顶级富豪收藏家的时候。

        “我并非要在这里和您争论哪种创作方式更加优越、更加先进、或者更加‘文明高贵’,也不是像您的太爷爷那样,要论证油画才是上帝所天选的艺术行式。”

        “是的,即使面对全世界的采访镜头,在任何一个场合,我都会不加思索的这么回答。我觉得中国画更好,我觉得中国画也更重要。”

        “我要它。”

        “当年的巴黎是世界艺术的熔炉,它吞噬挤压着全世界不同的画派元素,把它们啮合成全新的美学理念。”

        不知道很多很多年前。

        “那是你的唯一。”

        “那幅融合风格的画么,可能有点困难,因为他是准备投给……”曹轩惊喜。

        “当什么时候,安娜,你能在看一幅国画时,能真的体会到我所说的东西,那么你就真的是一位非常杰出的汉学家了。不过,这是一条漫长的道路,需要的是非常长久的体会积累。”

        “我们站在国画作品之前,体会的不是技法,而是一种带着脉搏与温度的历史经历。”

        她点点头。

        亦或有所不同?

        纵使这幅画是当面欣赏,而《小王子》是看扫描照片。

        安娜想象的那样带着沧沧历史的美的凝视,开始深深的为此沉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